西瓜疫病及其防治
西瓜疫病及其防治
西瓜疫霉病,简称疫病,俗称“死秧病”,是西瓜的重要病害。
(一)症状 在西瓜的叶、蔓和果实上都可发病。在叶上发病产生暗绿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扩展很快,呈软腐状,干燥时病斑变褐色,容易破裂。蔓上发病多在靠近蔓的先端,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棱形斑,后环绕缢缩,湿度大时软腐,干燥时变灰褐色干枯。在果上先形成暗绿色水渍状近圆形斑,扩展很快,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幼苗上发病,根茎处呈黄色似水烫,子叶上长出近圆形、水浸状、暗绿色病斑,病苗很快倒伏枯死。
(二)侵染循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卵孢子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未腐熟的粪肥中越冬。第二年卵孢子和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孢于囊,在高湿条件下释放出游动孢子,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到寄主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芽管与寄主表皮细胞接触产生附着器,再从附着器上产生侵入丝,直接寄过表皮进入寄主体内。植株生病后,遇潮湿的气候病部又产生孢子囊,孢子囊或其释放出所萌发的游动孢子又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迅速蔓延。瓜的整个生育期都可被病菌侵染,但6~8月份为发病盛期。
(三)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5~37℃,最适宜为28~30℃。旬平均温度在23℃时田间瓜蔓开始发病,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是病害流行的决定因素。南方地区,西瓜疫病在梅雨季节5月中、下旬及6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北方地区,大棚及中棚栽培的5月中旬至5月下旬。露地为7~8月雨水多的季节,雨后疫病大流行。大水漫灌,浇水次数过多,低注积水等条件都有利于疫病的发病。总之,湿度大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瓜地连作,或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作基肥,或是追施化肥时伤根严重,常会导致疫病发生,而合理轮作,选泽沙壤土种植,发病就轻。
(四)防治措施
1.严格选地。选择5年以上未种过西瓜、黄瓜、甜瓜等瓜类作物的地,以沙壤土为好。
2.加强田间管理。(1)采用高畦栽培,土地平整,排水良好。(2)覆盖地膜种植,以促进瓜的早期生长发育。(3)保护地栽培,在保温的基础上,加强放风,降低温度。(4)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作基肥。(5)合理追施化肥,避免伤根。(6)增施叶面肥,喷磷钾肥和微肥。增加植株的抗病性。
3.合理灌水。保护地采用高畦栽培,灌水在瓜沟,根劲部不被水淹没,减少染病机会。有条件可以利用滴灌,即降低了根劲部的湿度,又降低了空气湿度。减少灌水次数,露地栽培降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