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伴夕阳·艾香暖重阳
青春“小老师”遇上银发“大学生”,新杨社区重阳节活动翻新章
丹桂飘香, 岁逢重阳。在2025年10月29日这个充满敬老温情的传统节日里,在横溪街道老年大学新杨社区居民学习点内却上演了一场温馨的“角色互换”。一场以“青春伴夕阳·艾香暖重阳”为主题的艾草锤制作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老带新”模式,由青年志愿者担任“小老师”,手把手地教社区“五老”人员制作传统养生艾草锤,以创新形式诠释了尊老敬老的新内涵,也让非遗文化在代际互动中焕发新生。
活动当天,实践站内艾草飘香,欢声笑语不断。与以往由长辈传授技艺不同,这次活动的“讲台”交给了充满活力的青年志愿者们。他们提前做足功课,熟练地将艾草、棉布等材料分发给在场的“五老”(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人员,并耐心细致地讲解制作步骤。
“爷爷,您看,先把艾草团紧实,再用布包裹起来,最后用木柄和棉线牢牢固定……”青年志愿者小向半蹲在一位老战士身旁,一边演示,一边调整老人手中的动作。老人们则像认真的“大学生”,戴着老花镜,仔细聆听,时不时提出疑问,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将一束束散发着安神馨香的艾草,一步步变成一个个古朴实用的养生艾草锤。
这种新颖的互动模式,迅速拉近了老少两代人的距离。现场氛围轻松而热烈,年轻人从长者身上学到了耐心与沉稳,长者们则从年轻人那里感受到了活力与创新的思维。一位参与活动的老教师欣慰地表示:“以前都是我们教年轻人,今天反过来让年轻人教我们,感觉特别新鲜,也看到了他们的成长和担当。这不仅是在学做艾草锤,更是一次心贴心的交流。”
社区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角色互换”的创新体验,让敬老爱老不再局限于单向的慰问与关怀,而是转化为双向的互动与共融。同时,以制作艾草锤这一传统养生工具为载体,也让社区居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亲身接触并弘扬了非遗文化,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敬老服务的有机结合。
此次“青春伴夕阳·艾香暖重阳”活动,不仅为社区“五老”人员送上了别具匠心的节日祝福,用艾草的温热驱散了秋日的凉意,更搭建了一个代际沟通的桥梁,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和宝贵的非遗文化,在青春的陪伴与创新中得以温暖传递和延续。



横溪社教中心 图/文:缪献政 审核:钟骏峰 发布:施贵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