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居民学习园地>> 文章
人口老龄化,如何积极应对?
发布时间:2022-11-16 作者:左胜富 浏览量:458次

      近期,第五届进博会虹桥论坛发布的一项报告,将银发经济成长度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的评估指标之一。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部署银发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国家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面对广阔市场前景,业内专家建议,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精准把握老龄群体消费特点,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规范消费市场,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


银发经济规模万亿计 市场大有空间

     在第五届进博会虹桥论坛“全球老龄化机遇共享”分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给出一组数据,2020年,中国银发经济总规模约5.4万亿元,占全球银发市场比重的5.56%,与中国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20%以上的比重而言,市场发展大有空间。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在相关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出台了多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发展银发经济。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银发经济。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老产业。同年,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曾在人民网研究院主办的相关主题研讨会上表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供给和需求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潜在契机。从供给侧看,通过国家产业调整和升级,生产出更适合老年人的产品,将催生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从需求侧看,随着众多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产品不仅在国内有许多需求,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空间。
      据媒体报道,今年“双11”期间,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中老年人体检服务、营养保健品、家用医疗器械等产品销售均迎来大幅增长。

新兴老龄产业多元化 发展障碍待破除

      与年轻消费群体相比,老龄群体有何不同?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表示,发展银发经济要理解老龄群体的消费特点,认清老龄用品的消费对象。老龄群体更多地为家人消费、关注产品服务品牌和质量、注重产品服务功能性和实用性、受价格因素影响。老龄用品的购买者往往是老龄群体的儿孙辈,而在家庭重大支出上,老龄群体是有决定权的。
      北京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所长金锦萍表示,传统老龄产业满足老龄群体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如食品、服饰、医疗保健等。新兴老龄产业变得多元化,如老年旅游、老年娱乐、老年教育,及以数字技术助力新型养老等。 同时她指出,新型老龄产业存在服务供给不足、数字壁垒等发展障碍。对此,一些企业深有同感。 北京一家连锁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表示,当前老年服务发展最大的痛点是专业老年服务人员的缺乏,其经营的十几家养老院都存在用工荒问题。一家互联网企业的研究人员表示,技能不足已经取代收入低下成为数字鸿沟产生的主要因素,为了让老年群体更好地适应数字时代,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提高数字技能,另一方面要研发适用的产品。在他看来,企业出于公益目的研发的适老化产品不足以支撑市场需求。一些保险企业已在多地布局健康养老产业。他们表示,单一的养老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集团的财力予以平衡,但他们很期待关联产业和附加值,希望养老产业的带动和集群效应能够得以发挥。

建立银发经济运行机制 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

   
    “对老龄化社会的认知和准备程度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新要素。”李佳建议企业从4个方面行动起来,一是参与,建立自身品牌;二是拓展,用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将老龄群体拓展为新用户;三是研发,推出满足老龄群体的新产品与服务;四是做好内部准备,发挥老员工优势,应对老龄化影响。

      人民网研究院相关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银发经济不是完全竞争性的经济,需要政府在必要时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建立有利于发展银发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环境,搭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平台。如鼓励企业进行自主性适老化产品与服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拓展、国内国际品牌打造,政府在税收、补贴、用地、审批及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就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专业人员缺乏、盈利能力不足和产品创新受限等问题,专家建议国家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为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家里老人被保健品公司“洗脑”,花光养老金购买保健品,拒绝药物治疗;参加旅游团被“忽悠”购买大额商品,后被证实是骗局等问题。对此,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老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培育规范消费市场,建立老年人无障碍消费机制,保障老年人消费权益。
      老龄群体的支付能力是企业和业内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有企业管理者建议,积极倡导个人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制度,为个人养老做好资金储备;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养老补助,扩大基本养老覆盖面,提高基本养老水平;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让富裕群体能够享受不同程度的养老服务。
      在金锦萍看来,企业年金是社会保障非常好的补充,让老年人退休之后有较充裕的资金消费,建议考虑信托机制来确保企业年金的安全性与增值保值问题。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并不普及,其本身也要按照人口生存期重新确定相关产品收益。
      2020年,深圳市发布了关于身心障碍者信托发展的意见。金锦萍认为这一模式同样适用养老,老年人设立特殊需要信托管理财产,将来用以购买服务。特殊需要信托会极大激发服务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这需要政府搭建平台,对服务机构、服务提供者实施准入和退出机制,保护委托人的财产安全。

老龄人口中过半为低龄

如何触发第二次人口红利


综合人力资本水平提高 第二次人口红利待开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4000多万人,为8.8亿人,而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1.08年,为10.75年。201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比2010年提高了2.47岁。
    “伴随人口转型,人口机会和人口红利都在转型,不要轻言人口红利消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新曾在人民网研究院主办的相关主题研讨会上表示,我国第一次人口红利得益于劳动力占优势、抚养比较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第二次人口红利则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人力资源及第一次人口红利开发时积淀的人力资本。他指出,我国人力资源优势逐渐弱化的同时,人力资本积淀日渐厚实。一方面,健康人力资本改善显著,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教育人力资本大幅提升。综合人力资本水平的大幅改善,不仅是延续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动力,更是人口负增长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60岁及以上人口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55.83%。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晶表示,由此可见,老龄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口红利。与以往的老年群体相比,60后老年群体健康状况更好,受教育程度更高,社会保障水平更好,他们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更高,就业意愿更强烈。这对于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而言是非常好的基础。
      前述调研报告显示,46.7%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希望发挥一技之长,34.3%通过再就业补贴家用、增加收入来满足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老龄群体就业限制多 企业用人顾虑大

      一些企业聘用老龄群体,缓解了用工难和用工贵问题。北京一家国企的管理人员介绍,很多老龄员工都是经过培训的产业工人,他们的就业意愿更强,稳定性更高。聘用老龄员工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再就业需求,还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和用工贵问题,是一种双向利好的选择。他也指出了聘用老龄员工的一些问题,如老年人突发性健康问题,老年人招聘渠道不顺畅等。李晶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她认为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服务是不完善的,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老年人无法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这一点增加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风险。此外,缺乏就业信息渠道、老年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老龄群体不了解岗位需求、不具备岗位技能,另一方面企业无处寻找合适员工。
      来自人力资源服务商的调研报告显示,老龄群体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年龄限制,41.3%老龄受访者曾因“年纪大”被拒绝。28%和16.3%受访者表示精力不够旺盛、没有专业技能是再就业中面临的难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童玉芬表示,劳动力市场存在着老年人就业需求的自然排斥,这个排斥来自于人为的偏见和歧视。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不少行业需要老年人力资源进入。比如传统的高技术含量行业,难以很快进行年龄替代,知识型、技能型老年人口依然发挥重要作用;一些以智力和经验为主的行业如中医等,越老越有价值,这也是年轻人替代不了的;一些新兴行业,如高龄老人的照料和护理等,低龄老人也有独特优势,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大。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改变了老年人因体力限制难以就业的状况。

营造友好就业氛围 切实发挥政策效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如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鼓励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老年人劳动就业权益和创业权益。如何进一步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人民网研究院相关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开发老龄人力资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改变对老年人的传统看法,形成包容友好的就业氛围,切实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相应的支持,真正实现老有所用、老有所为。与会专家建议,以法律手段禁止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歧视,明确再就业老年人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劳动关系,在工伤保险、职业病防治和最低工资保障等方面给予老年人同等待遇;完善老年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建立老年人才库、信息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和老年人提供信息和政策咨询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出台税收优惠或补贴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招聘老年人。此外,推广适合老年人的工作模式,如弹性工作时间、兼职工作形式、远程工作方式等;为老年人出行、工作、生活提供更安全、友好的环境。童玉芬还建议,政府在老年教育和培训上提供政策支持,为老年人进入社区老年大学、甚至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接受教育提供便利,不仅在经济上给予补贴,还要在专业课程的安排、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登录

电话: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溪社区桃李路48号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