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居民学习园地>>校本研修>> 文章
校本培训之——理论视野07
发布时间:2018-07-21 作者:池老师 浏览量:1505次

秦钠:关于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成为新常态的建议

  ※背景情况※

  在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一方面需要将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梳理社会治理的关键要素,与社区教育的内容、过程、形式进行有效对接。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改革有两种基本导向:一是行政导向,即强化基层政府功能,主要运用政府及其所控制的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整合。如20世纪90年代上海提出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二是自治导向,即强化基层社区的功能,主要通过建立基层社区自治组织进行社会整合,形成管理与运行模式,典型的有“沈阳模式”和“江汉模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大包大揽,社区建设的主体是政府,人们习惯于“等、靠、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体制和结构发生转型,对社区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前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创新社区治理方式,需要探索符合城市社区发展规律的新路子,使“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与“自下而上”的民众行动对接。

  ――――――――――――――――――――――

  ※问题及分析※

  社区教育的主要三大功能:平台功能。社区教育为广大民众搭建起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平台,为百姓走出家门进行社会参与提供机会,提升了民众的社会参与能力。组织功能。社区教育以民众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切入口,通过课程,团队、活动等形式为兴趣爱好相近的居民找到学习伙伴,使原本松散的个体成为组织化的群体。人际互动功能。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使人们在在社区教育场域中交流互动、相知相识,建立信任。并在交流中关注共同的问题,在互动中遵守共同的规则。社区教育的总体特征是以社区民生的改善、社会发展为导向,充分挖掘并整合社区资源,充分的开拓和利用社区外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把教学活动与社会治理行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社区教育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见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关联性。一是目标上的共同性。二是内容上的吻合性。三是方法上的叠加性。四是功能上的互补性。

  ――――――――――――――――――――――

  ※建议※

  1、根据社区民众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社区教育

  研究发现,社区教育所体现的价值和功能,与是否能够满足社区民众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民众的需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表现为社区教育能够充分满足社区各类人群的多样化需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就能够有效提升各类人群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人力资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转型期社会保障和福利水平不足带来的社会问题。满足民众需要的社区教育与提高社会治理成效呈正相关。

  2、以社区教育为助推器,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夯实基础。

  上海城市的社会治理,可以通过社区教育三级网络,逐步构建起“睦邻友好关系网”、“邻里关爱网”、“白领交友网”、“洋太太学做中国菜”等不同群体关系网络,增进人际互动。通过社会网络中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社会规范,对各种违约行为产生遏制,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为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夯实基础。

  3、社区教育惠及广大民众,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

  民众知晓、认同的社区教育活动,能够吸引社区各类人群,参与人数多,影响范围广。

  人们在活动中建立相互关怀和对社区的共同责任,强化了社区意识,形成社区归属感。表现为:场域中信息上下互动交流快速,通过社会网络,来自社区民众的各种需要可以及时反馈,社区教育的改善民生功能得到显现,社会治理效率得以提高。这对广大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这些不同层次的民生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由此可见,在新常态和新形势下,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推进社区教育融入社会治理的关键是要了解社区民意、解决社区民生“真问题”,使政府花大力的投入,能够真正惠及民众,服务于民,才能让民众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社会治理的成效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登录

电话: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溪社区桃李路48号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