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
横溪西瓜节一办就是18年,回望过往路,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解读“西瓜节”背后的解放思想
发布时间:2018-06-11 09:07 来源: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47
18年前,如果要问横溪在哪?相信,1%的南京人知道;今天,如果要说起横溪?相信,99%的南京人都知道。
从1%到99%的变化,得益于连续18年成功举办的西瓜节。回望18年办节路,给人留下许多思考……
敢想敢干,好瓜也要多吆喝
“西瓜节是一个‘穷则思变’、解放思想的结晶。”该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横溪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然而,那时“卖瓜难”对于瓜农来说苦不堪言。如何帮助瓜农卖瓜?街道于2001年尝试举办“横溪西瓜节”,推销西瓜。没想到,这场形式简单、内容单调的“西瓜节”,让品质优良的横溪西瓜“一炮打响”。瓜农新采的西瓜刚运到田头,就被前来参加西瓜节的市民抢购一空。
尝到了举办西瓜节的“甜头”后,横溪更加坚定了连续举办的信心和信念,在公交车投放广告、在网络和平面媒体上做专项宣传……这些年来,横溪街道不断地通过各种媒介来宣传推广西瓜节,西瓜造势,广交朋友,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以今年西瓜节为例,5月1日启动以来,横溪西瓜日销售量一直保持在3000吨左右,而第十七届中国·江宁横溪西瓜节暨“江宁之春”群众文化艺术节横溪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当天,销售量达到6000吨。
18年的西瓜节,惠民富民效应逐步显现。全街道有1.2万户从事西瓜生产,西瓜种植面积已经由2001年的1.2万亩发展到今天的5.5万亩,总产量由2.64万吨发展到16万吨,品种从4个发展到60多个,销售产值由2112.6万元发展至5亿元,农民人均西瓜纯收入达8000余元。
“一瓜先行,诸业并进”,横溪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乡镇蝶变成为江南水乡田园的一颗耀眼明珠:石塘人家等一大批村庄成为“国字号”,好山好水变成美丽经济……
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办
18年间,横溪主要领导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西瓜节却是每年雷打不动的节庆活动。“西瓜节是老百姓自己的节日,社会关注度高,不能中途断了档,一任接着一任办,就一定能够办出影响力、办出生产力!”今年西瓜节前夕,横溪街道主要领导专题部署西瓜节相关事宜,在会上信誓旦旦地说,西瓜节是历任横溪领导持续奋斗、久久为功的产物,我们一定不能有一丝马虎。
每年西瓜节,拟订方案、制定流程,该街道主要领导亲自把关;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开幕式等重要活动,主要领导披挂上阵……高质量举办西瓜节成为检验横溪街道党政领导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
平淡的外表,甜蜜的内心——在办节过程中,横溪人欣喜地发现,西瓜自身蕴藏的这种精神与横溪人外表朴实无华、内心热情好客的气质高度契合。结西瓜缘,广交四方客。“中国人最讲究缘。就西瓜节而言,是横溪广结人缘、财缘、情缘等最好平台。”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以“缘”圆“梦”,在“中国梦”这个大梦想之下,横溪人眼下的梦想,就是“幸福美丽宜居梦”,就是经济更强、百姓更富、环境更美、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从首届帮助农民卖瓜,到如今全方位推介展示横溪,借助于“西瓜缘”,“横溪梦”变得越来越清晰。
常办常新,创意创新是西瓜节的不竭动力
如今,全国许多地区的节庆活动,办着办着就有无疾而终的,有不温不火的,也有改头换面的,横溪西瓜节却一条道走到底,越办越红火,仅今年西瓜节期间就有38万游客来横溪旅游,带动乡村旅游消费9100万元,办出了影响力,原因何在?
“创新和创意是节庆的生命线,常办常新。”该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说,每年西瓜节前夕,他们都要召开各类咨询会议,以解放思想的态度广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依靠创意打造亮点、热点和卖点,使西瓜节每一项活动更有影响、更富成效。
在今年的西瓜节中,瓜王争霸赛、吃西瓜大赛……俨然成了一场全民大狂欢。纵观这些年来的西瓜节,返璞归真成为主旋律:从最初的一天时间到现在历时两个月;从政府主导到群众唱戏;从请明星歌手,到原汁原味的民间表演……“还节于民”却更清新宜人,游客与当地农民自娱自乐,以嘉年华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西瓜节不仅是一场西瓜盛会,背后更是一场“暗潮涌动”的经济盛宴。吃一口甜蜜的西瓜、品一壶清香的夜合山茶、喝一杯醇香的石塘米酒……在今年的西瓜节宣传推广中,变西瓜“独角戏”为优质农副产品“大合唱”,整体包装推广“横溪味道”。
“因为一个瓜,爱上一座城。”该街道负责人动情地说,西瓜节是横溪人民的创新创造,承载着横溪这座城的光荣与梦想,见证着横溪人的喜悦与自豪。
周世成 俞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