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西瓜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一)西瓜灰霉病为害症状
西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叶和茎蔓。病菌多从开败的雌花侵入,使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叶片一般由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呈“V”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型轮纹病斑,边缘明显,表面着生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蔓时,能引起茎蔓部的腐烂,严重时植株枯死。
(二)西瓜灰霉病发病规律
病原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苗期和花期较易发病,病菌分生孢子在适温和有水滴的条件下,萌发出芽管,从寄主伤口、衰弱和枯死的组织侵入,萎蔫花瓣和较老的叶片尖端坏死部分最容易被侵染,引起发病。开花至结瓜期是西瓜灰霉病侵染和烂瓜的髙峰期。
西瓜灰霉病害发生流行的适宜条件是:温度18-23℃,相对湿度持续在95%以上,连续阴雨天;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闭,通风透光不好;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或有机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早春多雨或梅雨来早、气候温暖空气湿度大;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
(三)西瓜灰霉病防治方法
1.西瓜灰霉病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需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髙畦栽培。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5)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6)育苗移栽。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3周以上。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1)避免在阴雨天气进行农事操作;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2)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拥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髙温灭菌。
(13)髙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西瓜灰霉病的重要措施。
(14)棚室栽培的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治,尤其要注意温湿度管理,采用放风排湿,控制灌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减少叶面结露,白天控温28-30℃,夜间15℃,相对湿度低于70%。
2.西瓜灰霉病生物防治
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900倍液;1%农用武夷霉素水剂150-200倍液;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2500倍液;2万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制剂(特立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化学防治
65%硫菌.霉威(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灵)1000-1200可湿性粉剂倍液;50%乙烯菌核利(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10天再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