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西瓜立枯病是幼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立枯病在春季及温室育苗期常 与猝倒病相伴发生。
(一)为害症状
瓜播种后到出苗前受病菌危害, 可引起烂种和烂芽;幼苗出土后,染病则在根部茎基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 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凹陷逐渐环绕 幼苗,缢缩成蜂腰状,病苗 很快萎蔫、枯死,但病株不易倒伏呈 枯状。有时在病部及茎基周围土面可西瓜幼苗茎基缢缩见白色丝状物。
(二)发病规律
立枯丝核菌是土壤习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内的病 残体及土壤中长期存活,也能混在没有完全腐熟的堆肥中生存越冬。极少数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此病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土 壤、病残体、肥料。病菌在田间通过风雨、耕作、流水、人畜、地 下害虫等进行传播。
立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耕作栽培技术、土壤、种子质量等 密切相关。瓜种播种入土壤中后,若遇低温多雨,特别是遇寒流,常诱发烂根。瓜种籽粒饱满,则生活力强,播种后出苗迅速,整齐 而苗壮,不易遭受病菌侵染,因而发病轻;反之,则发病重。多年连作的瓜田,或再施人未腐熟的厩肥,土壤中病菌积累多,瓜苗发 病率高,病害重。播种期过早或过深,均使出苗延迟,病菌易于侵 染,引起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通气性差、瓜长势弱的发病严重。覆盖地膜者,湿度过大时病害加重。
(三)西瓜立枯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西瓜品种
郑杂5号、7号、9号,齐红,皖杂1号、3号,浙蜜1号, 丰收3号,丰乐新红宝,粤优2号,西农8号,聚玉3号,黑蜜2 号等。
2.农业防治
严格选用无病菌新土配营养土育苗。
苗床土壤处理可用40℃五氯硝基苯和50℃福美双混用, 比例1:1,或用40℃拌种双,每平方米用药8克,与细土混匀施 人苗床。
实行轮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轻发病。
秋耕冬灌,瓜田秋季深翻25〜30厘米,将表土病菌和病 残体翻入土壤深层腐烂分解。
土地平整,适期播种。一般以5厘米地温稳定在12〜15℃时开始播种为宜。
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及时剔除病苗。雨后应中耕破除板 结,以提髙地温,使土质松疏通气,增强瓜苗抗病力。
3.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用药量为干种子重的常用农 药有拌种双、敌克松、苗病净、利克菌等拌种剂。
种衣剂处理:种衣剂与瓜种之比为1 : 25 (或按说明书使用)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喷洒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含10%甲霜灵和48℃代森锰锌的杀菌混剂)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普力克、再生)水剂800倍液,隔7〜10 天喷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