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市老龄办统计,全市60周岁以上老人有95.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2.66%,全市百岁老人213位,我市已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其中高龄老人增长也很快,80周岁以上老人达到16.35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7.19%。因此,与老年朋友们共同学习一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也是一种需要,是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今天主要学习内容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基础,再结合《继承法》及《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都能有所提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都属老年人。
一、老年人在家庭中所享有的几项权利。
1、赡养人有赡养老年人的义务。
第十一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案例:四种法律关系的子女(涉及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的案例)
(1)赡养人在经济上要支持老年人,这是解决老年人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2)赡养人要尊重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不得强迫老年夫妻分开居住。比如:要求父母中的一个带小孩。
(3)赡养人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对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常回家看看。 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在老年人的住房方面要充分给予考虑。
作为老年人,在将自己所有的房子赠送给子女的时候也要慎重考虑。(胡某某离婚案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中涉及父母赠与房产的分割情况)
第十三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老年人自有的住房,赡养人有维修的义务。
3、第十五条 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案例:断绝父子关系,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
第十六条 老年人与配偶有相互扶养的义务。 由兄、姊扶养的弟、妹成年后,有负担能力的,对年老无赡养人的兄、姊有扶养的义务。
4、第十八条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护。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及婚后的生活。
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5、第十九条 老年人有权依法处分个人的财产,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强行索取老年人的财物。
老年人有依法继承父母、配偶、子女或者其他亲属遗产的权利,有接受赠予的权利。
第十条 赡养人及其配偶和家庭其他成员应当在生活上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老年人患病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赡养人应当承担护理的责任;赡养人本人护理有困难的,应当请人代为护理。
第十一条 赡养人及其配偶和家庭其他成员应当在精神上慰藉老年人。老年人和赡养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和问候老年人。
第十二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 子女利用老年人的宅基地或者建房指标建房的,应当签订书面协议,保证老年人在所建房屋居住的权利。 老年人与子女共同出资购买、建造的住房,老年人依法享有相应的房屋所有权和居住权。子女出资购买老年人原来承租或者居住的住房,应当保证老年人有继续居住的权利。 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房屋,赡养人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或者租赁关系。房产、户籍等主管部门在办理老年人自有房屋的过户等手续时,应当核查老年人签名同意的材料。
第十三条 老年人有权自主选择养老方式。 赡养人应当尊重老年夫妻共同生活的意愿,不得强迫老年夫妻分开居住。
二、社会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待遇及相关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第二十三条 城市的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的,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救济。
2、第二十四条 鼓励公民或者组织与老年人签订扶养协议或者其他扶助协议。
案例:遗赠扶养协议
3、持有优待证的老年人所享有的哪些权利。
三、老年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所可以采取的几项救济措施及所享有的几项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四十三条 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害人或者其代理人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五条 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发生纠纷,可以要求家庭成员所在组织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对老年人追索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申请,可以依法裁定先予执行。
第三十二条 老年人因其权益受到侵害而投诉,如因体衰、病残等原因行动不便的,受理部门应当上门调查或者处理。(案例:公证)
第三十三条 对符合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条件的老年人,人民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应当优先为其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