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居民学习园地>>学习在线>>家庭教育>> 文章
家庭教育——赏识教育(7)
发布时间:2011-10-06 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204次

家庭教育——赏识教育(7)

 原则之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 学会分担

  赏识教育缺了这一条就不完整了,孩子犯错误,特别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后,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作为补充,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体验,以震撼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产生自我改正的意识。对孩子的缺点不仅需要提醒,而且可以更直接地提出批评。但这不是过去居高临下训斥式的批评,而是平等朋友式的提醒,正因为是这样的提醒,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份礼物。

  批评的目的是让孩子改掉缺点,而提醒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们要求家长做到“学会批评和“学会分担”。

  学会批评。

  现在有的家长批评孩子是怎么刻薄怎么讲,只图自己发泄得舒服,哪管孩子受得了受不了。比如说小男孩调皮,老是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妈妈批评他:你看你老是这个样子,你真是让我伤心透顶了,我工作累了一天,你能不能省点心!

  这是许多家长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一批评就是“对人不对事,用“老是”,“总是等字样把孩子“批倒在地”,把矛头直接指到孩子的品性上,加重孩子心中的罪恶感。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了,自己不是好孩子了。家长并没有把真正生气的原因表达出来。

  她本来可以这样说:“孩子,你今天又把衣服弄脏了,妈妈很生气,希望你下次不要这样。

  孩子就会明白,妈妈生气了,因为我弄脏了衣服,这件事我做错了,而不会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孩子。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孩子就是在不断超越这些错误的过程中长大的,错误的经历不是他的包袱而是他成长的财富。

  在我国的课堂上,大概没有听说过老师鼓励学生犯错误的做法吧,否则,会遭到群起而攻之。但在法国,教师鼓励学生犯错误,却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恩格斯说过:“无论从哪些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文汇报》曾载出一作者在德国遇到的一件趣事:

  他带5岁大的儿子在公园玩,一会儿,儿子牵了一辆做工精致的玩具小汽车回来,他大吃一惊,儿子很自豪地说:用纸飞机跟朋友交换来的。他不敢相信,疑心儿子说谎,因为两者的价值差40倍。于是,他带儿子去找那个“小慈善家”。不远处,一个外国的小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纸飞机,年轻的母亲坐在身边。交谈中得知孩子的交易是在母亲的眼皮底下进行的。

  他问这位母亲为何不干预,她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应由他作主。他大惑不解地又问道:“这不是明摆着吃大亏的买卖吗?

  而这位母亲坦然地说:“不要紧,既然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你儿子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儿子上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辆小汽车值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蠢事了……”

  错误法的关键在于:家长不要轻易给正确答案,而是让孩子犯错误,“失败乃成功之母,当孩子明白失败的原因时,离正确答案便不远了。

  因此,孩子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孩子犯错误家长教育时,作为父母应当不以伤害孩子的自尊为前提。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告诉人们,要站在理智的角度,站在较高层次思考良药与忠言的价值。事实上,人们达到这一境界不容易,这要求被批评者觉悟非常高,这是站在被批评者一方而言的。

  另一方面,就批评者而言,不能让自己的良药越苦越好,忠言越逆耳越好,而应该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让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现在苦口粉剂药丸用胶囊包着不是为了不苦口吗?坏人腐蚀好人喜欢用糖衣裹着的炮弹,这样容易将人打中,容易使人接受。我们在使人变好的过程中,为什么不研究一下“糖衣,为什么不想办法使人易于接受一些呢?

  制药厂早把一些良药制成了糖衣片,许多过去极苦的、难吃的中药也加上了蜂蜜和香料。我们越来越欢迎甜口的良药,那么我们教育子女,却还停留在忠言逆耳的观念上,就落伍了,就不受欢迎了。

  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给足面子的前提下有多种批评的方法: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的方法,让孩子领悟其中的对错,自觉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学会分担。

  我们说孩子取得了成绩,我们应该分享他的欢乐;孩子遇到了困难和挫折,我们则应该学会分担他的忧伤,继而鼓励他在失败中站起来,再分享他的坚强。

  电视里经常有这样的镜头:某人去监狱里探监,看朋友,朋友此时很感动,这就是真正的够朋友。

  社会上有些人交朋友纯粹是图金钱、图权利,而一旦这朋友进了监狱倒了台,便与他划清界限,不再是朋友,甚至是敌人了。

  我有位朋友,他的大学老师因为动乱进了监狱,平常对这位老师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没一个去探监,而我这位朋友——他的学生以前很少接触,这次专门跑老远去监狱看望老师,所谓患难之处见真情”,老师很感动,对自己当大官的弟弟写了一封信让学生捎去,不久学生调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

  每年三月是学雷锋月,雷锋总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总是分担别人的忧愁和痛苦,也便有了雷锋精神。

  家长可在哪些方面分担呢?家长应该帮孩子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如记忆方法,复习方法,应考方法等,引导孩子从沼泽地中走去,从盲目中走出。家长应多向老师请教,邻居请教,孩子请教,书本请教去解决这些问题。对孩子各种能力、性格上的弱点,运用“木桶理论,缺什么补什么,在够朋友的前提下,孩子会接受你对他的各种针对性的训练,如对于孩子粗心,你可安排孩子在一定时间内抄多少电话号码准确无误;对于孩子自理能力差,你可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都女孩刘亦婷10岁时就接受过父母针对性的“捏冰一刻钟”、扶墙踮脚半小时”的针对性训练,进行这些优秀品质的形成性训练,孩子具备了极强的忍耐力和坚强的意志,父母成功地把女儿引向了哈佛。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横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管理登录

电话: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溪社区桃李路48号

备案号: 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